功率半导体头号玩家英飞凌宣布90亿欧元收购,这几家A股公司值得关注!
6月3日,德国半导体公司英飞凌(Infineon)发布公告称,将以每股23.85美元现金收购赛普拉斯半导体(Cypress Semiconductor),交易价值约为90亿欧元。目前,赛普拉斯董事会和英飞凌监事会已经批准了这笔交易,预计将在2019年底或2020年初完成。
据了解,被收购方赛普拉斯是美国知名芯片制造商,其主要为嵌入式系统提供核心的高性能、高品质解决方案,产品应用于汽车、工业、家庭自动化和电器、消费电子以及医疗设备等领域,在USB技术和USB-C控制器处于市场领先地位。
巨头的扩张之路
英飞凌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公司之一,总部在德国,其前身是西门子集团的半导体部门。英飞凌的半导体业务主要涉足三大版块,一是汽车电子,二是功率半导体,三是安全芯片。目前英飞凌约有60%的营业收入来自功率半导体,并且连续14年销量全球第一。
根据IHS最近发布的2017年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份额报告,全年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体量是185亿美金,同比增长13.1%,这主要来源于全球半导体市场的复苏,特别是中国市场的快速崛起。此外,英飞凌在这一领域遥遥领先,占据18.6%的市场份额,约33.41亿美金,同比增长16.8%。同时,在细分的功率MOSFET、IGBT分立器件、标准IGBT模块市场份额均全球第一。
根据公开资料,英飞凌于2004年收购ADMTek,进军网卡驱动芯片。2014年收购国际整流器公司,进一步完善自己功率半导体方面的产品结构。2016年收购了在自动驾驶MEMS和LiDAR领域有着专业地位的荷兰半导体公司Innoluce,目标瞄准对自动驾驶和新能源汽车全领域半导体器件的整合。2018年8月,英飞凌也曾宣布要收购意法半导体公司。
英飞凌预计,到2022年,收购赛普拉斯带来的成本协同效应将达到每年1.8亿欧元。长期而言,年收入协同效应将超过15亿欧元。
英飞凌表示,此交易将使公司成为全球第八大芯片制造商。在原来已具全球领先地位的功率半导体和安全控制器的基础上,英飞凌更将成为汽车电子市场首屈一指的芯片供应商。
天风证券分析称,半导体行业面临着消费者拥有更强的议价能力,摩尔定律更加不显著,市场的竞争,增加规模和降低成本的进一步压力等挑战。通过收购,更大、更成熟的半导体公司能够利用其现有的销售渠道并带来显着的收入增长。
国内玩家的外延加快
“全球半导体的总销售量,从两年前的3000多亿美金一直涨到现在的4000多亿美金。其中,中国的半导体消费占50%以上,远远超过石油进口。”英飞凌大中华区总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
虽然中国半导体企业的海外并购愈发困难,监管也加强了对“非理性”并购的限制,但我国国内企业的外延表现出更大的韧性。
2018年5月14日,韦尔股份(603501)发布公告,拟发行股份3.98亿股并募集配套资金收购豪威科技、视信源、思比科的股权。公司主营半导体分立器件和电源管理IC等半导体产品的研发设计以及分销业务。标的之一豪威是世界第三大CIS厂商,北京豪威的主要经营实体为其下属公司美国豪威及下属企业。豪威生产的CMOS图像传感器处于行业内领先水平,是其先进图像系统解决方案的核心电子元器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品体系。思比科成立于2004年,产品与美国豪威类似,但主要定位于中低端市场,能够与豪威实现产品结构协同。今年5月,公司公告称,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事项获得中国证监会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审核有条件通过。
2018年10月24日,闻泰科技(600745)宣布出资251.54亿元并购安世半导体。安世半导体是荷兰半导体巨头恩智浦的标准业务部门,专注于逻辑、分立器件和MOSFET产品。安世半导体已经切入全球汽车、通信和计算机等高端领域,汽车领域客户包括博世、比亚迪、大陆、德尔福、电装等;工业领域包括艾默生、思科、台达;计算机领域包括华硕、戴尔、惠普等。闻泰科技在消费电子领域拥有丰富的客户资源,并购完成后有望形成协同效应,安世半导体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将逐步扩大。
2018年7月,台基股份(300046)正式成立台基海德新兴产业基金,总规模30亿元。据了解,台基股份是国内工控功率半导体IDM龙头。同年9月,台基海德基金联合天津锐芯发起设立上海浦峦半导体,开展IGBT业务;11月,与亦庄国投、海德资本达成战略合作并联合投资天津安普德半导体公司落户北京亦庄开展5G双频wifi芯片项目。2019年3月,公司发布非公开发行提示公告,拟通过非公开发行股份进行融资,并在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及襄阳落地“新型高功率半导体器件产业升级项目”,其中包含了月产4万只IGBT模块(兼容MOSFET等)封测线,兼容月产1.5万只SiC等宽禁带半导体功率器件封测项目。此次非公开募投项目将为公司进一步发展IGBT业务,实现IGBT量产与爆发提供有力支持。